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67:动一念知足心、骄傲的心,你的道业就停止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五十阴魔14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p0610hed0un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五十阴魔 14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 [壬二  中间十计] 注意那个计喔!而不是说十境喔!我们刚讲的,前面讲,想阴是十境喔!而这里中间是十计喔!这个是关键,十计就是从内心里面执以为殊胜的一种执着,所以没有外魔,全部都是心魔!自我心中的计度,所以行阴全是内在的心魔;想阴由外在的境魔,外在的境界的魔。

[分十癸初二种无因  至十五现涅槃  癸初分三  子初标由示坠  二详释其相   三结成外论  今初]经文:【阿难当知:是得正知,奢摩他中,诸善男子,凝明正心,十类天魔,不得其便,方得精研,穷生类本。于本类中,生元露者,观彼幽清,圆扰动元,于圆元中,起计度者,是人坠入,二无因论。】还真难!这一段,开始做笔记啰!这一段是什么意思,是自己在缘于定中,而生种种的邪计,非有外境的魔事来困扰,全部都是自心妄计,就叫做心魔。看下去,阿难当知,是得正知,正知就是正见,奢靡他中,奢摩他中,前面讲的圆定发明,奢摩他中,怎么样?圆定发明,圆定就发明。诸善男子,凝,就是不动,就是定的意思;明,就是智慧的、不惑;凝是不动,明是不惑,凝是定,明是慧,凝明就是定慧,有了定慧,正心,心不动,心也不惑,就是正心。为什么呢?前面讲的,于想阴十境,不起爱求,当然就是凝,对不对?所以这个“凝”字,就是于想阴十境,不起爱求。当然就是定在那个地方,明也不为所惑,不贪求,对不对?不为所惑就是智慧的意思,那么这个正心,就是心不动叫做定,心不惑叫做慧,定慧均等叫做正心。

接下来,再补上四个字:“前相阴之”十类天魔,不得其便,要不然你看不懂,这一段是在讲想阴魔。所以前面想阴之十类天魔,不得其便,十类天魔拿他没办法,不得其便,这样才看得懂嘛!所以凝明正心底下就补上五个字,“前面想阴魔之”十类天魔,拿他没办法,不得其便,这里一定要补上八个字,否则这一段绝对看不懂,补上八个字,哪八个字呢?叫做“圆通妙行,乃可增修”。因为想阴魔尽了,要开始要进入行阴魔,当然要这八个字,叫做圆通妙行,乃可增修。你要魔不得其便,圆通妙行,乃可增修,对不对?方得,精就是精心,研就是研究,这后面要补上:“力破想阴”,就是方得精心研穷,力破想阴。诸位!圆通妙行,乃可增修,方得精心研穷,力破想阴,所以这一段就是力破想阴,这个不做笔记是绝对看不懂的!一段、一段,因为它翻译的文字太简单了!前段和后段讲的又不一样,那你不做笔记,根本就没有接续点!

接下来方得精研,穷生类本,这中间要补上,方得精研,这研的后面补上八个字:“想阴既破,行阴即现,”没有补上这个八个字,没有办法承先启后,方得精心研穷,力破想阴,这个时候,想阴既破,行阴即现,穷生类本,他才有能力往后去修行,穷生类本,没有行阴即现,你没有办法去穷生类本啦!对不对?所以想阴既破,行阴即现,所以故得,有这个能力,故得穷,生就是十二类生,生类把它翻过来,穷十二类生,本,补上四个字:“生灭根本”,本就是生灭的根本,于本类中,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就是要先穷十二类生,行阴的深本,所以欲于本类中,本类当然就是行阴,欲于十二类生当中,行阴的深本,因为唯有一直推进进去,中间补二个字,本类中加二个字:“研求”,研究的研,求,研求,继续研究,研求什么?生元露者,生就是生灭,元就是根元,露就是显露,就是生灭根元显露者,也就是要让第七意识更明朗化,因为他要钻研嘛!

观彼幽清,彼就是行阴,观照彼第七意识的行阴是幽隐轻清的,非同于前面的想阴,显明又是重浊,所以观彼行阴幽隐轻清,圆就是十二类生,一轮生死就是圆,所以因为没办法把十二类生,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、若有想、若无想、若非有想、若非无想、若有色、若无色、若非有色、若非无色,那这一讲就十二类生,这个圆,在这里就是代表十二类生,若卵生、若湿生、若胎生、若化生,所以这个后面讲的这个圆字,就是代表十二类生,这十二类生,怎么样?这十二类生,一一都是这样,此时如果能够观行阴的迁流、微细的动相,为圆扰群动之元,圆扰,你看清楚了!叫做圆扰动元,这个扰就是扰动,群就是群动,为什么?因为这里讲的是十二类生,所以圆扰动元,就是圆扰怎么样?这十二类生扰动了群动之根元,根元是这样子解释的。

那么整句的意思,说:观彼幽清,圆扰动元,这个时候观照生灭的微细行阴,幽隐轻清,不同于想阴的粗重,这么微细的这个行阴,是难以观察,圆扰动元,而这十二类生都是行阴迁流微细动相,都是圆扰群动之元,所以观同分生基的总相,不起妄计,一味精研,本来就可以破,可是他不是!于圆元中,于十二类,注意!圆元就是于十二类中,于十二类生,生灭根元之中,简单讲,就是诸行之本,就是生死之本。于圆元中,于十二类生,生灭的根元之中,诸行之本,诸位!后面一定要补上这四个字才变成外道,于圆元中,补上四个字:执为胜性。执着为最殊胜之性,叫做执为胜性。胜利的胜,不补上这四个字,你就完全不晓得他在讲什么,于圆元中,执为胜性,外道就是掉在这个陷阱里面,只有第七意识看到了十二类生的生灭根元,就执为胜性,起计度者,后面再补上四个字,起计度者,就堕入外道,然后怎么样?起计度者,后面补四个字:亡失本修

本来是修佛的戒、定、慧,三昧了,结果一掉进去,变成外道的种!因为不知道他把第七意识的生灭,圆扰动元于圆元中,执为殊胜,不知道后面还有不扰不动的真如本性,不知道就执为胜性,起于计度者,就亡失本修,本来修学佛道变外道,是人坠入,二无因论。二种无因,后面就会讲到,本无因,还有末无因。好!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,为什么这么麻烦呢?我也不希望讲到这么麻烦的,但是我就真的知道你们的程度,我太了解你们的程度了,这个说实在话的,中文系的来看也不知道啰!这个中文系看得懂吗?没有办法,是不是?这个师父在解释都不一定听得懂,是不是?这跟文字没关系,所以佛法无关于学历,就是这样子啦!那当然你有文字的基础,听起来会比较没那么吃力,所以楞严经是中文系的,或者中文系的老师来听,哇!那个就是最棒的!为什么?因为他们有基础啊,他们有这个基础。接下来,我把它贯串起来,以下都是缘于自心的定中,而生种种的邪计,没有外境魔事之扰,统统是自心妄计的一种心魔。

好!解释一下:阿难,你应当知道,是得正知正见的时候,奢摩他中,圆定发明,诸善男子,凝心不动的定、不受诱惑的智慧的明,这个时候心不动,心不惑,定慧均等的正心,怎么样?能破前面想阴的十类的天魔,拿他没办法,天魔不得其便,这个时候圆通妙行,乃可增修,方得精心研究,力破想阴,想阴既破,行阴即现,故得穷十二类生,生灭的根本,要欲穷十二类的生的根本,行阴的深本,研求生灭根元显露于本类中,就是于生灭的第七意识行阴的深本当中,研求,继续研求微细的生灭,那叫做于本类中,研求生灭的根元显露者的第七意识,观彼生灭微细的行阴第七意识,幽隐轻清,不同于想阴的粗重、重浊,圆扰动元这十二类生,一一都是行阴在迁流,都是十二类生,都是微细的动相,这二十类生都是圆扰群动的根元,就是第七意识的生灭,微细意识,观同分生基的总相,只要在这个时候不起妄计,不觉得、不执为殊胜,一味的精研放下,自可突破行阴。但是外道走错路了,于圆元中,在十二类的根本本元根元之中,执为殊胜,因此在这个时候停顿了,起计度者,因为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不扰不动的真如,因此亡失了本修,堕入外道,外道种,是人坠入外道,二无因论。佛道没修成啊,没修成,变成跑到外道去。

1460页,[此下别示,行阴十计,不言十境,而云十计者,但是想破行现,]这个想就是想阴破,然后行阴现,所以想破行现,很多人看不懂就补一个“阴”就是了!想阴破行阴现。[自缘定中所见,而生种种邪计,非有外境魔事之扰也。此第一、二种无因论。呼阿难而告之曰:当知,警令觉知也。是得正知者:即不遭邪虑也。奢摩他中者:即圆定发明也。凡能到此地位,俱有决定善根,故称善男子。凝明正心者:凝:不动也,于想阴十境,不起爱求。明:不惑也,于飞精附人,便能觉知。正心:双承不动定也不惑慧也,定慧均等。]这个时候,[十类天魔,不得其便,]拿他没办法,[圆通妙行,乃可增修,]继续怎么样?[方得精心研究,力破想阴。想阴既破,行阴即现,]所以行阴现,[故得穷十二类生,生灭根本。此上历叙,想破行现。于本类中,生元露者:此下方明,邪解起计,并非外魔,惟是自心作孽,是谓心魔。先穷十二类生,行阴深本,欲于本类中,研求生灭根元显露者,即行阴显现也。]

[观彼幽清,圆扰动元者:乃正观行阴;彼即指行阴,幽隐轻清,非同前想阴,]想阴是精重的,所以[显明重浊也。圆者:遍十二类生,一一皆然;即观行阴迁流,微细动相,为圆扰群动之元,观同分生基之总相,不起妄计,一味精研;自可进破行阴。今于圆元中,起计度者:于圆扰群动之元,为诸行之本,是生灭之元,如是观察,执为胜性,]这重点在执为胜性,到第七意识就执着、就停顿了,认为我很了不起了,所以动一念知足心、骄傲的心,你的道业就停止,不可得少为足啊!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啊!所以豁出去的人,是全身放下的,连生命都豁出去的,才有机会见性,执为胜性,[故起计度。并不知有不扰不动之真如,亡失本修,以是坠入二无因论。  《正脉疏》云:二无因论,乃先世外道,修心邪解,所立违理背正之恶见耳。今行现之解,]行阴现之解,[适与之同,]刚好跟它一模一样![故即坠彼论中,如后车蹈前车之覆辙,故即同堕一坑□地。]坑就是深沟、深坑等等。[后文诸论,皆仿此意。初标由示坠竟。]

接下来两种无因,本无因,末无因;[子二  详释其相分二  丑初本无因  二末无因  丑初分三  寅初据己见量] 经文:【一者、是人,见本无因。何以故?是人既得生机全破,乘于眼根,八百功德,见八万劫,所有众生,业流湾环,死此生彼,祗见众生,轮回其处,八万劫外,冥无所观。】要解释一下:一者,为什么堕入无因论呢?什么叫做本无因?他就解释了,何以故?是人既得,有能力达到,生机就是行阴,全破就是显露,到有这个功夫啦,算是了不起了!乘于眼根,就是仰仗于他的眼根有相当的神通,怎么样!八百功德,就他眼根的八百功德,后面补四个字:“极尽其量”,极尽其量就是他的最高极限,他的能力极限,就是八百功德,所以八百功德,极尽其量,能够见八万劫,后面一定要补一个字,这个字没有写就搞不清楚,叫做八万劫“内”,不是外喔!八万劫内,没有补这个“内”字,还搞不清楚他在讲什么呢?八百功德,极尽其量,见八万劫内,“内”喔!不是外喔!所有众生,业流湾环,就像绕圈子,这个水流流过那边,就绕一个湾,又湾回来了,叫做业流湾环,意思就是差不多变成圆形了,一直重复,叫做业流弯环,环就是一个圆形,业流湾来湾去,总在那个圆形里面打转,就是跳脱不出这个范畴,死此生彼,生此死彼,怎么样?只见众生,轮回其处,八万劫外,因为他只能看到八万劫内,八万劫外,冥无所观。所以加一个字,哇!就清楚得很啊!

1462页:[首二句标定,下征释。一者、是人;即于圆元中,起计度之人。计执此圆元为胜性,]就是二二类生的根本生灭之元,就是圆元,圆就是十二类生,圆就是根本之所由元,为胜性,[并不知此但行现,尚未至于尽;行阴尽后,还有识阴,识阴尽后,方是本觉。便谓此行阴,为生灭之元,本来无有因起,故曰见本无因。]因为功夫不到,看不到第八意识。[何以故征,下释。是人既得生机全破者:生机:即行阴。破:即显露义。前文所谓生灭根元,从此披露是也。乘于眼根清净,获得八百功德,极尽其见量,能见八万劫内,所有众生,业行迁流,湾转回环,]环就是圆形的,绕来绕去,我们说圆坏、圆坏、圆坏,你有没有听做是四角坏?没有啊!圆就是坏,坏就是圆。[莫能自止。]绕来绕去啊![死此生彼者:即舍生趣生也。亦即前文所谓,业运每常迁于国土是也。祗见众生,随业行以迁流,轮回在八万劫中之处,八万劫外,冥然莫辨,毫无所观也。]因为能力不足,又不是佛,佛能观无量劫,他没办法啦!到七意识,就喀擦!停住了!得少为足,执为胜性的问题就出现了,修佛道修到变成了外道。

[寅二  谬成邪计]  经文:【便作是解:此等世间,十方众生,八万劫来,无因自有。】就错谬了。因为看不到八万劫外!便作是解:此等世间,十方众生,八万劫来,无因自有。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啦!因为他看不到究竟的因,所以没有什么因啊!因为后面第八意识更微细,他看不到![便作如是邪解妄计:此等世间,十方众生,八万劫来,无因自有。因八万劫外,]能力不足,所以[冥然无有所观,]能力不足,所以冥然无有所观,[遂计无因。拘舍离等,昧为冥谛,即同此见。儒宗所谓,鸿蒙混沌者,]这个鸿蒙,你查辞典:它就是自然的元气,就是存在在宇宙中的一种气。那么鸿蒙混沌,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:混沌,这个阴阳混沌未开的那个时候,混沌未开,叫做鸿蒙混沌、若有若无。[皆此类也。殊不知自己见量有限,未至圆极,若如来见量,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,岂以八万劫为限哉?]

1463页[寅三  失真堕外] 经文:【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】惑菩提性,就是对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,菩提自性,人皆有之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,简单讲,他对不生不灭的菩提性,完全不了解,所以师父就说了,佛道,不修行的比丘,就算他今天犯了戒,下地狱,只要知见不坏,他受三途之报起来,还有机会成佛,那外道不行啊!外道是惑菩提性,你怎么修就是没办法到达,所以听经闻法的重要,就是要奠定菩提的自性,认识你每一个人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,将来就会种下成佛的因缘、成佛的种子,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正遍知就是佛,不是正遍知,变成邪遍、邪知、邪见,由此因为执为殊胜,所以失去了佛的正遍知,堕落外道,迷惑了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,简单讲,完了!完了!可惜啦!可惜!本来这个孩子好好地栽培,变成跑到黑道去,这里是跑到外道去,好好地,孩子好好地教育,可以读到博士,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,成佛啊,是不是?可是这个孩子栽培,栽培一半去吸毒啊、去网咖、游手好闲变成黑道,是不是?惑菩提性;堕落黑道。糟糕![由此邪计筹度,亡失正知,执八万劫,无因自有;亡失遍知,堕落外道邪见,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。初本无因竟。]

[丑二  末无因  分三  寅初  据己见量] 经文:【 二者、是人,见末无因。何以故?是人于生,既见其根,知人生人,悟鸟生鸟,乌从来黑,鹄从来白,人天本竖,畜生本横,白非洗成,黑非染造,从八万劫,无复改移。】现在讲到末无因,二者,是人,见末就是未来,看到未来,他不是像佛可以看到很久远的未来,见末无因,见末无因,见到未来,因为能力不够,见不到永远的未来,见到一个段落的未来,看到未来,他的能力差不多到这个地方,也没有看到什么因,何以故?是人于生,这个人一出生,既见其根,既然见到劫前,本来就没有根,无根,既见本无其根,就是无因而有的意思,意思就在劫前,本来就没有什么,人的来本来就没有因、没有根,所以既见本无其根,加上二个字,加上四个字,更清楚!

既见“劫前本无”其根,那么就更清楚了!劫前本无其根,后面再补上四个字,这个根的后面补上四个字:无因而有。所以这不补几个字还看不懂,既见其根,既见劫前本无其根,无因而有,无因而有,看到什么,从万世劫前以来就是这样啊!人啊!生一个人,生一个人,人生人,鸟就生鸟,这很自然啦!没有什么很特殊啊,这个乌鸦从来就是黑的,鹄就是从来就是白的,是不是?就是天鹅从来就是白的,鹄从来就是白的,怎么样?这个要转变过来,诸位!白非洗成,黑非染造,要调到这个底下来,叫做鹄从来白,然后呢?白非洗成,黑非染造,这八个字调过来,这样才通顺,然后再念:人天本竖,畜生本横。白也不是洗得让它白,本来就白了,对不对?我这个天鹅本来就是白的,黑的,乌鸦本来就是黑的,也没有什么好淡的,它也不是染的,白的也不是洗成的,黑的也不是染造的,而人类本来就是站着走,而畜生本来就横着走,从以前我看的都是这样子,没什么特殊,所以由此推论八万劫,从八万劫,无复改移。也没什么可以改变的,未来也是这样子。看底下,

[首二句标定,下征释。二者、是人:于圆元中,起计度之人。计执此圆元为胜性,详推过去,见本无因,例知未来,]对不对?人本来就生人啊!我几劫来看的就是这样子啊!鸟一直生鸟,人一直生人,也没什么特殊,乌鸦本来就是黑的,都是这样子,天鹅本来就是白的,没什么好谈的,我一看到这个,例知未来,[见末无因也。何以故征,下释云:是人于生,既见其根者:谓是人于诸众生,既见劫前,本无其根,无因而有。盖即以无因,为十二类生本元,自然而然,由此转计,成为自然外道。知人还自然生人,悟鸟还自然生鸟,乌从来自然是黑,鹄从来自然是白。白非是洗成而白,黑非是染造而黑。人天二句,当在下,谅抄写之误。若是人天,本来是竖形而立,若是畜生,本来是横行而走,此皆自然而然,本无有因。从八万劫来,未尝更改变移。]

1464页[寅二  谬成邪计] 经文:【今尽此形,亦复如是,而我本来,不见菩提,云何更有,成菩提事?当知今日,一切物象,皆本无因。】这个要补上几个字,今尽,尽就尽“未来际”。我现在尽未来际,这个形、这个色身,怎么样?亦复如是啊!亦复如是,就是也没什么改变,人生人,鸟生鸟,没什么改变,而我本来在八万劫前,就我本来补上四个字:而我本来“八万劫前”,没有所谓菩提,云何更有,诸位!后面再补上四个字:八万劫后。云何更有八万劫后的未来,成菩提事?八万劫前都没菩提事啦!还八万劫后,怎么会成菩提事呢?当知今日,一切物象,皆本无因。都是很自然的存在,没什么好谈的,就是无因!这整句贯串起来就是:今尽未来际,这个身形,也亦复如是,无由改移,而我本来八万劫前也不见菩提,而我,云何更有八万劫后,未来有菩提之事呢?这个都是骗人的啦!当知今天所有一切物象,都是很自然的存在,并没有什么原因,皆本无因。

接下来,[此下释成,上科全推过去,此科列定未来。今尽此形者:尽,即尽未来际,而此形亦复如是,无有改移。而我本来,八万劫前,不见十二类生,从菩提性起;云何更有,众生于劫后,成菩提事乎?当知今日,一切物象,既皆劫前,本无有因,以此验知劫后,末亦无因也。言八万劫尽,终成断灭,无有因果而已。盖以从无因而起者,还复无因,返于冥初之意而已。]

[寅三  失真堕外] 经文:【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】修行人悲惨,莫过于如此!本来要成佛了,结果变成外道,这个修行人最大的悲惨,就是走错路了!随落外道,有什么不好?没有菩提果啊!永远不能解脱啊!没有菩提圣果,永远没有办法!第一步跨出去就走错路了,是不是?永远没有菩提之果,所以随落外道,有什么不好?当然很不好了!不是普通不好啦!1465页:[由此邪计筹度,亡失正知,皆谓一切自然,亡失遍知,不达循业发现,]诸位!业力是贯串生灭的一条线,一条命运的锁链啦!就是业!我们那条念珠,把第一个念珠当作是一生一世,中间念珠的那一条线就是业力,知道吗?中间那一条线就是业力,要不然你怎么会继续来轮回咧?[以致堕落外道恶见,反惑乱菩提正觉之性矣。二详释其相竟。]

[子三  结成外论] 经文:【是则名为,第一外道,立无因论。】[初二种无因论竟。]

[癸二  四种遍常分三   子初标由示坠]经文:【阿难!是三摩中。诸善男子,凝明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。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圆常中。起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遍常论。】解释下一:阿难啊,是三摩当中,修三摩地的当中,这些善男子,凝明正心,定慧均等,魔不得其便,因此破除了想阴,继续行阴的功夫的探讨,因此就穷生十二类的生灭的根本,穷生类本,穷生十二类的,穷十二类众生的生灭的根本,观彼这些生灭的根本的行阴,是那么地幽隐轻清,常扰动元,怎么样?于圆常中,注意!这个圆常中是什么意思呢?见相续处,把它认为:这个就是周遍,叫做圆。行阴迁流生灭之相,因为没看清楚,所以他认为是接续没有缝,见相续处,叫做常;没有缝,叫做圆,圆,就是见周遍处,叫做圆。见相续处,叫做常,周遍了十二类,都是这样子,而且相续处从来没断过,起计度者,计度,就因为在圆常当中,本来要探讨这个行阴,却看不透行阴,看到了行阴中有周遍处叫做圆,见行阴,见相续处的行阴,因此就起了计度,这个计度,什么意思?就是不知道这只是第七意识微细的生灭相,是人就坠入了四遍常论。

[此第二,四种遍常论。是三摩中:正修定慧之中。凝明正心者:凝然不动,于想阴十境,始终不起爱求;明照不惑,于飞精附人,魔来便能觉知;正心即不动不惑,定慧均等之心。魔不得便:]因为已经破了想阴魔,外魔来附在别人身,他绝对不贪求,所以魔不得其便。这时候[圆通妙行,自可增修。想阴既破,行阴现前,]第三层三十:色、受、想,那三层,十境破了,接下来当然是行阴显现,这行阴是穷生灭的根本,所以,[穷十二类生,生灭根本,即观察彼行阴幽隐轻清,常扰动元。于圆常中,起计度者:见周遍处,名之曰圆,]到处都是生灭,以为这个就是,到处都是。[见相续处,名之曰常;]简单讲,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?就是看不透第七意识,把它认为永恒,就是这个问题存在。就是简单讲,看不透微细的生灭的根元的第七意识,所以见到了,是周遍处,见到了,是相续处,因此认为这个就是常,[殊不知此周遍相续,乃行阴迁流,生灭之相。]我看到了最远,我看到了最常,掉进外道里面![而于是中,妄起计度,圆遍常住者,是人坠入外道,四种遍常论矣。]

[子二详释其相分四  丑初心境计常] 经文:【一者、是人,穷心境性,二处无因,修习能知,二万劫中,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咸皆循环,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】解释一下:一者,是人,这个观照生灭行阴的人,因为能力不够,穷心跟境这个时候,二处都没有因,找不到因。什么叫修习呢?穷心境之修习,修习就是穷尽了心,跟穷尽了境。发现也能知,能知就是见量有限,怎么样?诸位!后面补二个字,能知的后面“只见”二万劫中,补上四个字:无因自有。因为他的能力不够,只见二万劫中,无因自有,怎么样?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咸皆循坏,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意思就是,不计二万劫外,我计二万劫内。这二万劫内,怎么样?都是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因为外看不到,能力不够,所以不计二万劫外的无因,以计,以为是断灭,所以现在以计二万劫内,这些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,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,都是循环,从来没有散失,计以为常。永远都是这样子,就像夜郎自大一样的啦!

[一者、是人欲穷行阴,但约心之与境二性,以求本元,何自而起。然穷之不远,以见心境二处,于二万劫前,无因自有。修习者:即穷心境之修习;能知者:以其见量有限,祗见二万劫中,]中就是内。[十方众生,所有心境生灭。以心境皆属行阴,皆有生灭;然生灭正是无常,而彼但见劫内,]劫内就是某一些时间内,如二万劫中可见,二万劫外就看不到,叫做劫内。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,就是[生灭灭生,]生了又灭,灭了又生,叫做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。[咸皆循环,相续不断,不曾散失。]他就把这个相续不断,计以为常,[遂计心境二性,以为遍常,]都是永远这样子,没改变。[不计劫外无因,以为断灭,与上科异也。]

[丑二  四大计常] 经文:【二者、是人,穷四大元。四性常住,修习能知,四万劫中,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咸皆体恒,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】现在把这个我们的四大,地、水、火、风把它执着,因为地、水、火、风是变化之元,什么都是四大和合的,所以解释一下:是者,这个人穷尽了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的根本元由,这四大地、水、火、风一直存在,修习观察都是这样子,因此他的能力到四万劫中,四万劫内,意思就是四万劫外,冥无所见啊!只能见到四万劫,中就是内,这些十方众生所有的生灭,都是永恒的四大,都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这地、水、火、风从来没有增减,咸皆体恒,这体恒不是那个空性的体恒,是指四大种性,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地、水、火、风永远常住,把它认为这个是常住之体,不晓得地、水、火、风,还是生灭的。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这地、水、火、风从来都是这样子,离开了又组合,离开了又组合,生生灭灭,都是四大。

[二者、是人欲穷行阴,乘己见解,研穷四大,为变化之元。见一切万法,皆从四大和合而成,遂计四大种性,]四大种性:地大种、水大种、火大种、风大种,四大种性。[本来常住。殊不知四大,亦属唯识变现,其体本空,如虚空华。依之修习,能知四万劫中,四万劫外,则冥无所观矣。其见量比前,增加一倍,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皆从四大和合而成。而四大种性,]怎么样?[既是常住,咸皆体性,周遍恒常,不曾散失。遂计四大之性为遍常。]就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

[丑三  八识计常]经文:【三者、是人,穷尽六根,末那执受,心意识中,本元由处,性常恒故。修习能知,八万劫中,一切众生,循环不失,本来常住,穷不失性,计以为常。】把这个生灭的八识变成永恒啊!解释一下:三者、是人,穷尽了六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末那,那么末那,那么执受,末那的执受,末那是第七意识,怎么样?心就是指第八意识,意是指第七意识,识是指第六意识,八识心,七识意,六识的识中,根本的元由生起之处,殊不知道这个是行阴相续之由,是生生灭灭的,而反妄计这个生灭的识性是恒常,把生灭的识性以为恒常,那麻烦了!把生灭当做永恒,性恒常故,就是把八识当做是常恒。修习能知,因为他们在修习的时候是觉察到这样子,而不是真的正知正见,八万劫中,一切众生循环不失,本来常住,这八识本来就一直常住的,穷不失性,八识都是这样么子永恒存在,计以为常。

[三者、是人穷尽六根之中,所具之六识,并及末那之七识,恒审思量故,执受之八识,执持根身、器界、种子故。]所以那个执受就是指第八意识,[此由行人,乘己见解,]由自己的观照修行,[穷心(八识)意(七识)识(第六识)中,根本元由,生起之处。殊不知是乃行阴,相续之由,而反妄计识性恒常之故。]把这个生灭的识性当做是湛然的真如。[依此修习,能观八万劫中,一切众生,死此生彼,展转循环,不曾散失。遂谓从本以来,周遍常住;即以穷此循环不失之性,计以为周遍常住。《正脉》谓:特以所穷八识,法门深广详切,]怎么样?[倍前四大故,所知劫数,亦倍前人。]功夫下的比较深。

[丑四  想尽计常] 经文:【四者、是人,既尽想元,生理更无,流止运转,生灭想心。今已永灭,理中自然,成不生灭,因心所度,计以为常。】这一段突然看,还看不太懂!这个把它好好的冷静,其实是很简单的!四者、是人,既尽想元,就是想阴之根元,所以整句应该讲,既尽了想阴之根元,就破除,完全破除了想阴,叫做既尽想阴之根元。这个生理,生理什么意思?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生理,可是这里不是,指的不是,生理就是生灭根元,前面讲的犹如野马,熠熠清扰,非是无流,这个生理是指生灭的根元,把这个生灭的根元谬谓更无,不存在,意思就是想阴尽了,想阴尽了就没生灭啦,这个生灭的根元谬认为没有了!流止运转,因为看到想阴灭了,流止运转,种种的施为,以为生灭想心没了,今已永灭,因为已经破了想阴嘛!按照道理来推论,理中自然就是按照道理自然来推论,成一种不生灭,成不生灭,就是成为一种不生灭的,理所当然的不生灭。生灭的想阴既破,理所当然变成行阴的地方,就是不生不灭,所以理中自然,成为另外一种不生灭,因心计度,这个是妄想心所猜测的,把它,把想阴破了,用推论的,把行阴当做是一种常,想阴尽了,就把它当做常。

[四者、是人计想尽为常,以其既尽想阴根元,谓根本想阴,即第八识中动相。今想破动相已尽,露出行阴,生灭根元。生理:即生灭根元,犹如野马,熠熠清扰,非是无流,]不能说没有生灭,叫做非是无流,非是无流,初学佛法看这四个字,也不晓得、搞不懂它在讲什么,非是无流,意思就是不能说没有生灭,彼谬谓把它错认为更无流止,[彼谬谓更无流止,]就停止了,生灭全部停止了。[运转施为,]统统停止![意以生灭想心,今已永灭,]还不晓得还有更微细的在后面。[理中自然,成一种不生灭。殊不知行阴,正是第七种子,微细流注,实非真不生灭;不过因心路筹度,]筹度就是测度,不过因心路筹度,因为妄心经过、来测度,[计为周遍常住。二详释其相竟。]

[子三  结成外论]  经文:【由此计常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二外道,立圆常论。】由此计常,意思就是不能够了悟万法的生灭,亡正遍知,失去了佛的正遍知,是由此计常,误认为想阴灭了,就是常,不了悟万法是生灭,亡佛的正遍知,随落外道,随落外道就是什么?执以为常,不知别有真常,所以惑菩提正觉之性,迷惑了菩提的正觉之性,是则名为,第二外道,立就是错立,错立以为圆常之论。他还不是佛看到的圆跟常,他是错立以为圆常之论。这个就是常见外道。[由此之故,非是遍常,妄计遍常。亡正遍知者:不达行阴迁流,则亡正知;不悟万法生灭,则亡遍知。堕落外道,执此为常;不知别有真常,菩提正觉之性。是则名为第二常见外道,立圆常论。二四种遍常竟。]

接下来是四种颠倒,颠倒不是矛盾的意思。[癸三  四种颠倒  分三  子初标由示坠] 经文:【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自他中,起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颠倒见,一分无常,一分常论。】一下子无常,一下子常,就是矛盾论,颠倒啊!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自,就是自己,他,就是别人,起计度者,用的是分别计度,诸位!计就是执着;度就是分别,用这种执着跟分别的角度,叫做计度。是人坠入,四颠倒见,一下说,一分是无常,另外一分是常,变成矛盾。

[此双计常与无常也。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坚凝正心者:前二科云凝明,足显定慧相资,此云坚凝,似偏属于定。然虽似偏属,乃是即慧之定,定力愈深,而坚固凝然不动。想阴十境,始终不起爱求,故曰正心。魔不得便,故得想破行现。]想阴破,行阴现。[研究众生,十二种类,生灭深本,深本既现,但依耳根妙修,一味反闻照性,自可进破行阴;而乃观察行阴,幽隐轻清,常时扰动;生灭之根元,既为诸动之根元,则自他依正,]依报跟正报,[皆依之建立。由此于自他法中,起诸妄计筹度者,是人坠入,四颠倒见;颠倒见中,一分无常,一分常义。《合辙》云:平等性中,本无自他,而妄计自他;中道了义,迥绝二边,而谬执断常,]诸位!这个断中间一个“、”,谬执断“、”常,中间一个“、”,断,不是执断就是执常,要不然是断见,要不然就是常见外道。[非倒见而何哉?《正脉》云:四种颠倒,合前二计观之,二无因,似观劫外断处,]就是断见。[而计无常;]而计无常,无常就是断灭见。[四遍常,似观劫内续处,]而计就是常见的外道,[而计是常;各皆单计而已。]单计就是,不是计无常,就是计常,单计。[今此乃是双计,]常跟无常同时,[常与无常也。]

[子二  详释其相分四丑初双约自他]  经文:【一者、是人,观妙明心,遍十方界,湛然以为,究竟神我。从是则计,我遍十方,凝明不动,一切众生,于我心中,自生自死。则我心性,名之为常;彼生灭者,真无常性。】这个有时候看错了,这个外道把自己一个冥,冥性、冥谛,看做一个真我,永恒的真常,把其他的人看做无常,解释一下:一者、是人,观妙明心,观照这个妙明的真心,遍满了十方界,湛然以为:嗯!究竟神我。什么叫做究竟神我呢?究竟最胜的一种神我,你看十方都是这么遍满,同时妙明的真心遍满了十方,那么这个不是最殊胜的神我,又是什么呢?从此就执着我有一个殊胜的神我,这个我,这个我就是殊胜的神我,遍十方,凝然不动,一切众生,于我的心中,自生自死,都是从我的最殊胜的神我,最殊胜的神我,是凝然不动,然后这一切众生都在神我的心中,自生自死,而我的心性,名字叫做常,同时显现在常的心中,这个神我的心中,彼生灭者,是真无常性。

[一者、是人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此是行阴,生灭根元;而计为妙明真心,遍满十方世界。且以幽清常扰,不觉妄谓湛然,]把这个幽清常扰微细的生灭,没看透,所以叫做不觉妄,不觉它是一种生灭的微细的妄,而把它误认为是湛然。[即不动义,]所以他在观妙明心,遍十方界,其实跟佛那个妙明遍十方界是不一样的,即不动义,[自计最胜曰究竟,名为神我,此即外道二十五谛之最后一谛也。彼有定力,能观八万劫;八万劫外,则冥然莫辨,遂立为冥谛。从冥谛生觉大,觉大生我心,我心生五微,五微生五大,五大生十一根,最后立一神我。谬计冥谛为能生,中间二十三法为所生。神我为能受用,中间二十三法为所受用。如彼论云:神我有知,能思虑故,我以思为性,受用大等二十三法。盖是以第八识中,所含第七识种子,为神我也。既立神我,从是则计神我,遍满十方,凝明不动,无生无灭,以故是常。以一切众生,于我心中,自生自死,故是无常。此于自他处计常无常也。]

把补充资料拿出来,楞严经讲义第一四七一页补充资料,因为它是,这二十五冥谛是外道的思想,所以我们只带过去就好,它不是佛的思想,了解说有这样的二十五谛、外道的二十五冥谛就好,不必多加解释,因为他是外道,了解一下,看一下这张,二十五谛,乃是印度数论派的哲学。此派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,(就是精神的原理),与自性(就是物质的原理)二元论,而将世界转变的过程分为二十五种,以其为真实之理,所以称为二十五谛。此即从自性生“觉”(又称为“大”,乃存在体内觉知之机关,就是决智);那么自“觉”复生自我意识(我执)之我慢;复于我慢生出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等五大。以上八者为万物衍生之根本,所以称为根本自性。又自五大生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五唯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(皮)等五知根,语、手、足、生殖器、排泄器等五作根,以及心根(以上十六者乃是从他物所生,所以称为十六变异)。如此,从未显现之自性中,能显出觉、我慢等二十三种,加上自性与神我二者,是为二十五冥谛,二十五谛是简称,这二十五冥谛,因为是外道,念一遍,让大家了解一下就好。

1471页,[丑二  约他国土] 经文:【二者、是人,不观其心,遍观十方,恒沙国土。见劫坏处,名为究竟,无常种性;劫不坏处,名究竟常。】它这个是用相的成、住、坏、空,来断这个无常跟常,是人,不观其心,看的是外相,遍观十方,恒沙国土,怎么样?见这个劫坏,劫坏,就是类似我们这个太阳系崩坏了,恒星也是会坏的,名为究竟,无常种性,劫不坏处,名究竟常。一个是究竟无常种性,一个是究竟常。

看注解:[二者、是人前观自心,已知是常,故不复观,又前于众生,知是无常;而于国土,未知是否常住?故运心遍观,十方恒沙国土,成坏不一。彼但见劫坏之处,三灾起时,坏后见空;不知成住坏空,乃世界之劫运,空后还有成,便名为究竟无常种性。若见劫不坏处,不知暂时而住,不过二十小劫,便名为究竟真常种性。此以国土坏不坏,计为常无常也。《指掌疏》云:要知界性无二,成坏随缘,若因有坏,而执无常,则菩萨灰严土之心;]灰就是失去了庄严净土的心,就是谁也不想要庄严净土了,对不对?谁要去极乐世界咧?[若因不坏,而执真常,则凡夫增恋世之志。邪见误人,不可不知。]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~34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30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(慧律法师版)

楞严经讲解340:你没有忘掉这个色身,就一定会感得三灾,没有办法出三界

楞严经讲解341:今天听经闻法没看出什么结果,可是在你证阿罗汉果时就分利钝

楞严经讲解342:不管你在哪个时空扮演什么角色,记住要做最有利益众生的事

楞严经讲解343:在生灭无常的世间背叛与被背叛是很正常的事情,大智慧才是一生最可靠的

楞严经讲解344:淫欲是坠入三途的重大力道,你淫欲不断就是一直往下掉升不起来

楞严经讲解345:不管孝子贤孙有多好、夫妻感情多深,时间到时业力一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

楞严经讲解346:谁都不想看到对方傲慢的态度跟心态,傲慢只是自己麻醉自己而已

楞严经讲解347:要是掉进了地狱,除了佛和圣人能救你,世间人为你做功德诵经都没用

楞严经讲解348:在中阴身的人他不想去投胎,但中阴身最长的生命就是四十九天

楞严经讲解349: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, 业力是最公平的上帝,所以不用怨叹

楞严经讲解350:本经修楞严大定以淫欲为生死冤家,想要好的果报就一定要断淫

楞严经讲解351:从今天起绝对不发脾气,绝对不恨任何一个人,你的相似三昧就现前

楞严经讲解352:心中没有爱也没有恨就接近圣人的境界,喜欢的不执着、不喜欢的也不排斥

楞严经讲解353 : 只要你护持三宝,发愿弘传正法,就是大大的善业力

楞严经讲解354:五十种阴魔是楞严经最大的特色、卖点,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镜子

楞严经讲解355: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,都不是别人的问题

楞严经讲解356:死亡是人类最无法掌握的讯息,来不及没办法预测的

楞严经讲解357:我们生命其实来自于太阳的能量,说你跟我这样分别其实是多余的

楞严经讲解358:不管见没见到佛,只问你现在心是不是定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身上

楞严经讲解359:任何一个学佛的人有极端的情绪,这个都不是佛法

楞严经讲解360:降伏自我很困难,批判 轻视他人很容易,这就是心中生大我慢

楞严经讲解361:你只要内心没有贪念,这个想阴魔一点办法都没有

楞严经讲解362:我这一辈子搞了很多花招,到最后还是拿起念珠念阿弥陀佛

楞严经讲解363:一直贪求这个感应就很容易着魔,这五十种阴魔就是照妖镜

楞严经讲解364:身着白衣,受比丘礼,就是正法要灭亡的时候

楞严经讲解365:普天下没有一股力量比这个男女感情跟欲望的力道这么强大、吸引的

楞严经讲解366:能够破行阴,断微细的生灭,这个才进入修行的核心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